近年來,江蘇銀行勇擔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爭做服務鄉村振興示范銀行,以“三聯三清單”工作機制為抓手,集聚金融資源投入到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扎實推進產業貸款提升、重大項目攻堅、金融服務下鄉、數字三農建設“四項工程”,細化20條舉措助力農業強國建設,為鄉村振興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今年6月末,江蘇銀行涉農貸款客戶超6.7萬戶、余額超2600億元,其中投向農業及相關產業貸款800億元,三年實現倍增,獲得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優秀”等次、江蘇省委省政府“扶貧工作先進集體”表彰(江蘇唯一銀行)等榮譽,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融旺鄉村”之路。
播灑“及時雨”,賦能農業產業興旺
為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各項金融需求,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蘇銀行圍繞農業產業核心企業上下游拓展客戶,前延后伸,促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壯鏈、強鏈。該行牽頭對接優質糧油、規模畜禽、特色水產、綠色果蔬等4條省級重點產業鏈,圍繞基礎好、潛力大、成長性強的市域、縣域特色鏈,不斷做好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

鹽城銀寶中央廚房的配菜車間,身穿隔離服的配菜員正將剛剛出爐的飯菜分裝打包,這些菜品中午就會出現在鹽城市區39所學校中小學生的餐桌上,這是江蘇省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亭湖區銀寶中央廚房建成后每天的繁忙景象。江蘇銀行在1億元支持銀寶“萬畝高效農田”建設基礎上,延伸產業鏈金融支持,為銀寶中央廚房項目投放項目貸款2億元,幫助鹽城市及周邊區縣中小學生以及其他集體用餐單位營養改善。在江蘇銀行金融支持下,中央廚房項目順利實現3.6萬平6大核心廠房建成投產,并配套凈菜加工、熱烹飪、回收清洗車間等設施建設。該項目上承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基地),下接終端客戶,形成了以集中采購、工業化潔凈生產、統一配送、全程追溯為核心,“從田間到餐桌”的現代化產業鏈條,在帶動周邊300人就業的同時,助力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設施農業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代表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江蘇銀行聚焦智慧農業、功能農業、生物農業三大領域,以金融動能助力設施農業的“科技種子”撒進鄉野沃土。數字大田、數字魚塘、數字溫室、數字豬場……在江蘇銀行的金融支持下,“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不斷孕育出新生機,農業“智改數轉”的步伐正加速行進。
靜慶生態養殖廠位于鎮江句容后白鎮古村,占地450畝,廠房面積1.5萬平米,包括6幢雞舍、2幢倉庫、2幢辦公樓及1幢宿舍樓,該養殖廠為鎮江市農業重點項目,計劃蛋雞養殖60萬只。江蘇銀行在走訪中了解到,企業計劃向外部采購2套層疊式自動化蛋雞飼養成套設備,以實現60萬只蛋雞滿產能運行。目前企業養殖蛋雞的資金已備足,但用于養雞的成套設備資金還短缺。江蘇銀行與子公司蘇銀金融租賃公司協同聯動,在為企業提供1000萬元流貸的同時,配以1000萬元設備融資租賃貸款,幫助企業完成養殖設備采購,抓住擴大產能的黃金時期。截至目前,靜慶生態養殖已成功實現60萬只蛋雞自動化飼養。企業主李有慶表示,江蘇銀行的高效服務有效解決了養殖廠的資金周轉困難,目前養殖設施已全線升級,產能實現大幅提升。
三產融合是指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市場服務深度融合,可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附加值。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蘇銀行以金融活水賦能鄉村產業興旺,不斷加大對訂單農業、農產品電商、休閑觀光農業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金融支持,以農文旅融合為切入口,以文促旅、以旅興農、農旅文互惠,釋放三產融合發展新活力,讓農民“走綠色路,吃美麗飯”。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弊鳛椴璁a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常州溧陽白茶的故事家喻戶曉。近年來,溧陽將民宿發展與溧陽茶產業和茶文化優勢相結合,推進“清風朗月·溧陽茶舍”建設。江蘇銀行主動對接,在當地旅游局、民宿協會的支持下,創新“溧陽民宿貸”,推動當地旅游轉型,帶動發展精品民宿百余家、星級茶舍43家,幫助當地實現年營業收入近10億元。城里的游客進入鄉村,村里的水果、茶葉、草雞蛋就被裝進了后備箱。
下好“生態棋”,打造美麗鄉村圖景
生態環境是農村最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最寶貴的生產資料,生態振興是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的應有之義。江蘇銀行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對包括阜寧康居工程、興化美麗鄉村等在內的十余個人居環境改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發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超200億元,持續改善超5萬戶農村居民生活條件。
在無錫錢橋街道舜柯村,一棟棟青瓦白墻的“小洋樓”一字排列,寬闊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向前,青岸綠水相映成趣,美麗風景映襯著和諧鄉風,這是江蘇銀行惠聯生態環?;菝窆こ痰母脑斐晒?。在鹽城建湖,江蘇銀行向建湖縣農房改善項目新增發放項目貸款4.9億元,涉及28個村,向阜寧縣美麗鄉村康居工程新增發放項目貸款5億元,涉及17個鄉鎮,通過金融支持整治村容村貌、建設基礎設施等方式,讓農民住上安全、舒適、美觀的新居,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不斷增強農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讓農民樂有所居的同時,江蘇銀行積極賦能鄉村產業生態化,引導和鼓勵農村經營主體進行生態化的農業生產,讓爛漫田園、鳥語花香成為鄉村生態宜居的動人寫照。其中,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種典型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可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江蘇銀行與農戶攜手串起綠色種養生態鏈,在支持農場主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過程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感謝江蘇銀行在我們最需要資金的時候,及時把金融服務送上門,加班加點完成貸款投放,為我們農場帶來了及時雨!”近日,江蘇銀行收到了一封從農場寄來的感謝信,這封信背后是銀企攜手串起綠色種養生態鏈的故事。

陳浩然家庭農場種植面積達4200余畝,冬小麥、油菜、水稻、大豆實現豐收,帶動周邊農戶20余戶共同參與,年就業達到近千人次……這些成績本該讓身為農場主的陳師傅感到欣喜,然而,江蘇銀行小微客戶經理在“黨員進鄉村”走訪中,發現陳師傅總是愁眉不展。原來,陳師傅的家庭農場正在大力推廣水稻、龍蝦、甲魚、蟹混養的稻漁養殖新模式,以便有效發揮水稻、魚、蟹的凈水生態功能,改善水質,維護生態平衡,同時提高農作物產出。然而生態養殖模式前期需要較大投入,陳師傅的家庭農場因為固定資產較少,缺少有效抵押擔保,面臨融資難題。江蘇銀行小微客戶經理了解到情況后,為其制定“農戶經營貸”專項服務方案,提供了240萬元信貸資金,滿足陳師傅的生產需求,幫助生態農場建設按下“快進鍵”,一副稻香魚肥農民富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綠色+鄉村振興”是江蘇銀行推出的“綠色+”系列融資模式之一。通過為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農田土壤污染治理、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江蘇銀行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持續打好“生態牌”,積極服務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現“綠色興農”。
每年9月,江蘇豐縣的玉米地里都會變得異常熱鬧。大型聯合收割機開路,將沉甸甸的玉米“收入囊中”。緊隨其后的摟草機將玉米秸稈進行分壟集中,接著打捆機將秸稈打捆成幾百斤重的圓柱形草捆。一臺抓草機將草捆裝上卡車,運到全新世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備后期發電使用。這是江蘇銀行金融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工作場景?!耙郧敖斩挾际谴蛩檫€田,現在免費打捆運走,地里的秸稈少了,既有助于提高下季小麥的麥苗成活率,又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每畝還節省秸稈粉碎費用60元?!比率镭撠熑伺d致勃勃地介紹著,“在江蘇銀行的支持下,秸稈離田既保證灌溉河流不受農業面源污染,又為秸稈的綜合利用提供了原料?!?/p>
除了全新世再生能源秸稈回收項目,江蘇銀行還為揚州金穰生物科技、鑫齊耀秸桿收儲、高郵浩源生物質能源等一大批生物能源企業提供綠色融資服務,實現糞污抽取、秸稈資源市場化利用,助力生態循環農業體系的建立。
書寫“致富經”,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江蘇銀行深刻認識到產業增效、就業充分是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新型農業主體鄉村行、金融專員駐村、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四全四優”等行動,將政策服務資金引村入戶,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與農戶農企同奮斗、共成長,凝聚雙向奔赴、同頻共振的奮進力量。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村集體經濟容易陷入效益低、規模小、競爭弱的成長困境。為破解村集體經濟存在的金融支持受限問題,江蘇銀行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產業帶動、金融助力”這一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新模式、新路徑,通過緊密服務經濟薄弱村,以多方位金融服務,幫助村集體加快建立產業支柱,助力農民群眾生活條件改善。
鹽城響水縣小尖鎮地少人多,是省定經濟薄弱村,其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是地方因地制宜實施的精準扶貧項目。相對于陸上或屋頂光伏發電站,水上光伏電站基礎設施投入較大,初始階段需投入較多資金。對此,江蘇銀行主動擔起金融扶貧重任,對項目運營公司濱??h城建集團投入4800萬元,解決其融資難題。在江蘇銀行的資金支持下,這個占地550畝、功率13.5兆瓦的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得以順利推進。該項目實現年均發電1427.8萬千瓦時,全部并網出售,售電收益由響水縣財政專用賬戶統籌,除去維護成本后,其余款項全用于小尖鎮等參股經濟薄弱村的股份分紅,并用于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此外,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采取上面發電、下面養魚的模式,將“一個資源”衍生為“兩個產業”,增加了當地養殖戶的收入。

近年來,江蘇銀行持續探索鄉村振興批量授信之路,通過與市場、商會、政府機構等外部機構合作,搭建批量化服務平臺,對平臺內農企的服務對接、授信審批、貸后管理等開展批量化操作處理,成功打造出供應鏈生豬養殖、山羊特色產業養殖、凌家塘農貿市場等近30個針對新農主體的批量化業務樣板,培育了一批競爭能力強、帶動能力強的新型經營主體,助推形成一批發展空間大、就業容量大的鄉村特色優勢產業。
在無錫,江蘇銀行為七房橋、胡埭村、鴻翔村、和平村、萬馬村、萬豐村等42個鎮村提供了整村授信服務方案。例如,江蘇銀行深入對接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制作“金融服務聯系卡”,并依托該行“蘇農貸”“農擔業務”“農戶經營貸”等三農特色產品,成功為7戶家庭農場提供930萬元批量化授信服務支持,確保鄉村金融需求無障礙直連對接。在連云港,江蘇銀行積極對接灌南縣蘑菇生產產業園區,加快推進食用菌開發。該行支持的灌南縣弘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杏鮑菇基地項目建成后,可年產4.5萬噸杏鮑菇,實現產值超4億元,為返鄉農民工創造就業崗位超1000個。此外,江蘇銀行還先后支持洋馬菊花、灌云豆丹、東海老淮豬、蘇州蠶繭等一大批國家地理標志和天目湖白茶、食在泗陽等地方特色品牌做大做強,累計支持富民強村重點客戶超2400個、240億元,帶動數萬人增收致富。
江蘇省農副產品品種豐富、質量優良,誕生了眾多聞名全國的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戶將產品從田間搬到桌上,將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解決其銷售環節的后顧之憂。近年來,受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農戶存儲成本增加,銷售受阻。江蘇銀行持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探索助農新模式,以購代扶,愛心助農,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的長遠目標。
“助農筑夢”是江蘇銀行近年來持續打造的助農活動品牌。目前,該行已在南京、無錫、宿遷等多個城市開展“助農筑夢”活動專場,通過消費幫扶專享活動(如5折購無錫陽山水蜜桃、6.5折購沭陽大米、購江蘇省內螃蟹立減100元等),緩解農民農產銷售壓力,減少從“地頭”到“客戶”的中間環節,助力惠農消費。
今年以來,江蘇銀行還舉辦了“江蘇銀行首屆龍蝦節”主題助農消費活動,并與江蘇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合作開展信用卡惠民助農線上活動,通過5折購水果、五谷、花茶等惠民助農舉措,開展豐富的助農直播帶貨活動,在企業、商戶、農戶與用戶之間架起一座互惠互利的橋梁,成為當地農副產品的“宣傳員”“采購員”“業務員”,讓農產品銷售動起來、農民增收樂起來,市場反響熱烈,贏得了良好口碑。
展望未來,江蘇銀行將一如既往扛起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省屬最大法人銀行的責任擔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為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評論